高壓放大器在水下電極涂覆器件功能化驅動中的應用
實驗名稱:水下電極涂覆器件功能化驅動
研究方向: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眾多新型功能性材料的打印,包括柔性材料和特種工程塑料在內的新型耗材代表了新的發展潮流。雖然柔性材料在智能傳感、柔性驅動上有著深入研究,但是往往其制作過程比較復雜,重復性設計多,因此需要3D打印來簡化制作工藝并加快優化速度。特種工程塑料性能優異,但無法用常規3D打印機制作零部件,迄今國內外對特種塑料3D打印工藝成型方面的研究報道甚少。因此,本論文借鑒國內外相關先進技術,開發設計了一種高溫3D打印機,可以實現柔性材料和特種工程塑料的打印,研究了柔性智能結構一體化打印工藝和PEEK內填充工藝,為實現功能性材料的打印應用提供參考。
(1)開展了3D打印柔性耗材(TPU)的擠出加工工藝實驗,重點關注了擠出工藝中溫度參數的影響。通過分析不同溫度狀態下的TPU耗材質量以及拉伸性能,發現隨著溫度上升,拉伸強度呈明顯下降趨勢,斷裂延伸率隨溫度無明顯變化,以此確定了確定適宜的擠出溫度。
(2)結合介電彈性體驅動原理設計了軟體機器魚和軟體抓手的結構形式,制定了3D打印一體化成型工藝,包括預拉伸、涂電極、3D打印、裝電源這四個步驟。分別采用水下電極和空氣電極的涂覆方式實現了器件的功能化驅動,其中軟體機器魚實現了3cm/s的穩定游動速度,軟體抓手達到了10.1mN/g的抓取性能。
(3)設計了雙腔臺式高溫3D打印機的主要結構,包括多用途打印頭、移動機構、鈑金外框架、輔助機構等結構組件。選用Corexy型移動機構和ChiTuPro控制板,PTC加熱+熱輻射燈相結合的加熱系統,溫度由獨立的溫度控制模塊控制。對噴嘴出絲不流暢的問題進行了有限元模擬分析,得出實驗條件下最佳0.4mm的噴嘴結構。
(4)對PEEK內填充工藝進行了探索,研究擠出溫度、打印層厚、進料速度對打印制品內填充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降低進料速度,在提高打印溫度的情況下,可提高填充率,而對打印層厚影響不大,并以此確定了適宜的打印參數。這為以后產業化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實驗目的:驗證水下電極涂覆器件功能化驅動
測試設備:信號發生器、ATA-7000系列高壓放大器、3D打印材料
實驗過程:ATA-7100高壓放大器最大可將信號發生器產生的低壓信號放大2000倍,最大輸出電壓為±10kVp,信號發生器經BNC線輸入高壓放大器進行放大,待3D打印完成后我們需要對軟體魚的游動狀態進行測試,這里主要采用外置的高壓電源(Aigtek7100)提供電壓動力函數發生器提供電壓波形,測試的設定參數為電壓、波形和頻率。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連接線高壓端需要保護起來,避免游動時與水接觸,因此在軟體魚的高壓線末端套上了硅膠薄膜和絕緣線,選擇的高壓線為細銅絲,盡量減少軟體魚在游動過程中的牽引線阻力。當軟體魚按照既定的游動軌跡游泳時,逐漸從0開始增加頻率和電壓,調整至較佳的運動水平。從實驗效果來看,電壓6kV,正弦波,頻率5Hz,軟體魚的游動保持著穩定水平。

圖1-1:實驗流程框圖
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軟體魚游動效果良好,可以很好的進行前行,此次參數下的游動速度為3cm/S,也就是每秒1/4伸長的游動水平,達到了較佳的游動水平。當然這不是最快的速度,可加上的最高電壓為10KV,但是出現薄膜擊穿導致失效的可能性增大,在低水平電壓下驅動,軟體魚可以連續游動2h以上,且形態不發生明顯變化。本次測試的軟體魚與電源之間是通過細銅絲連接的,由于銅絲長度有限,因此游動的范圍較小,如果能借住小型電源綁定在魚的軀體上,那么可以實現高自由度的游動效果。

圖1-2:軟體魚游動狀態
產品推薦:ATA-7000系列高壓放大器
圖:ATA-7000系列高壓放大器指標參數
本資料由Aigtek安泰電子整理發布,更多案例及產品詳情請持續關注我們。西安安泰電子Aigtek已經成為在業界擁有廣泛產品線,且具有相當規模的儀器設備供應商,樣機都支持免費試用。如想了解更多功率放大器等產品,請持續關注安泰電子官網www.xiangmeiwang.com或撥打029-88865020。
原文鏈接:http://www.xiangmeiwang.com/news/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