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tek科普:什么是微流控芯片?原理大揭秘!
早在1962年,全球第一款微型壓力傳感器就已面世,這一創新產品后來被應用于汽車安全(輪胎壓力檢測)和醫療(有創血壓計),開啟了MEMS時代。隨著微電機MEMS等相關技術的發展,微流控芯片技術在當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作為一個由生物、化學、醫學、流體、電子、材料、機械等學科交叉而成的嶄新研究方向,微流控芯片技術已經在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天Aigtek安泰電子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關于微流控芯片的概念&原理,以及功率放大器在其中的應用。

那么什么是微流控芯片?這里我們就先從其概念與原理入手開始吧~
概括來說,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尤其特指亞微米結構的技術,又稱其為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芯片技術,微全分析系統(micro-TotalAnalyticalSystem)。它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上,并能夠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

由于微米級的結構,流體在微流控芯片中顯示和產生了與宏觀尺度不同的特殊性能,因此發展出獨特的分析產生的性能。同時還有著體積輕巧、使用樣品及試劑量少、能耗低,且反應速度快、可大量平行處理,微型化、集成化、便攜化及可即用即棄等優點。
微流控的早期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采用光刻技術在硅片上制作的氣相色譜儀,而后又發展為微流控毛細管電泳儀和微反應器等。微流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微尺度環境下具有獨特的流體性質,如層流和液滴等。借助這些獨特的流體現象,微流控可以實現一系列常規方法所難以完成的微加工和微操作。目前,微流控被認為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泛的應用前景。2003年《福布斯》雜志把這項技術評為“影響人類未來15件最重要發明之一”。

微流控芯片技術的原理
微流控芯片采用類似半導體的微機電加工技術在芯片上構建微流路系統,將實驗與分析過程轉載到由彼此聯系的路徑和液相小室組成的芯片結構上,加載生物樣品和反應液后,采用微機械泵。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芯片中緩沖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于芯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
激光誘導熒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芯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芯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芯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復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微型反應器是芯片實驗室中常用的用于生物化學反應的結構,如毛細管電泳、聚合酶鏈反應、酶反應和DNA雜交反應的微型反應器等。

其中電壓驅動的毛細管電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比較容易在微流控芯片上實現,因而成為其中發展最快的技術。它是在芯片上蝕刻毛細管通道,在電滲流的作用下樣品液在通道中泳動,完成對樣品的檢測分析,如果在芯片上構建毛細管陣列,可在數分鐘內完成對數百種樣品的平行分析。

微流控芯片技術在運行過程中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需要較高電壓。例如微流控技術細胞分選,此類應用需要驅動微流控芯片的電壓在千伏以上。除外,還需要差分輸出來驅動,合適的高壓放大器可以為此類應用提供良好測試效果。
作為ATA-2000系列電壓放大器家族的一員,它具有指標均衡,放大電壓效果較好的優點,它可以放大交直流信號,最大輸出電壓400Vp-p(±200Vp),最大帶寬(-3dB)DC~1MHz,電流80mAp,輸入輸出電阻兩檔切換,電壓增益數控可調,設置參數可自動保存。

具有10mV/VMonitor(此端口電壓為輸出端口的1/100)、10V/AMonito(監測口電壓為輸出端口電流的10倍),均可可直連示波器進行輸出電流的實時監測。
以上就是本次關于什么是微流控芯片,其原理是如何的全部內容介紹,希望能幫助大家對功率放大器有更深入的了解,想要了解更多寬帶放大器的相關應用案例的工程師歡迎繼續關注我們。
西安安泰電子是專業從事功率放大器、高壓放大器、功率信號源、前置微小信號放大器、高精度電壓源、高精度電流源等電子測量儀器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為用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測試方案。Aigtek已經成為在業界擁有廣泛產品線,且具有相當規模的儀器設備供應商,樣機都支持免費試用。如想了解更多功率放大器等產品,請持續關注安泰電子官網www.xiangmeiwang.com或撥打029-88865020。
原文鏈接:http://www.xiangmeiwang.com/news/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