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tek科普:淺談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技術特點
微流控技術(LabonaChip):是一種使用微通道處理或操控微小流體的技術。是一門涉及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的新興交叉學科技術。在醫療診斷、生化分析、化學合成、環境監測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一、關于微流控技術的發展
微流控技術的發展具體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0年-2000年):該階段微流控芯片被認為是化學分析平臺,往往和“微全分析系統”概念一起使用。

第二階段(2000年-2006年):學術界和產業界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微流控芯片遠超“微全分析系統”這一概念,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平臺。

第三階段(2006年至今):2006年Nature雜志發表一期題為“芯片實驗室”的專輯,其編輯部的社評認為微流控可能成為“這一世紀的技術”。直到現在,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
二、微流控技術的特點
1、層流
微流控芯片中通道尺寸小(10-1000μm),流體流速小,因此,一般認為微流控芯片中流體的流動具有低雷諾數的特點,屬于層流流動。

微流控芯片中的層流現象
2、慣性遷移
粒子的慣性遷移最早由SegreG和Silberberg于1961年發現在圓管流中,層流中的懸浮顆粒在垂直于主流方向發生側向遷移至距管軸線大約0.6倍半徑處(該現象也被稱為管狀收縮效應)。微通道中的粒子受到流體的拖曳而加速,在垂直于主流方向存在慣性升力使微粒遷移到相應的“平衡”位置。

微粒的慣性遷移
3、迪恩流
在彎曲通道中,由于曲率的存在,流體經過彎道時,離心力和徑向壓力梯度的不平衡致使流道中心線處流體向外流動,封閉流道中為了滿足質量守恒,靠近外壁面處流體將沿著流道在上下底面回流,于是在垂直主流動方向上產生了兩個旋轉方向相反的渦,該現象被稱為迪恩(Dean)流或二次流。但一些特殊的直通道結構在低雷諾數下也能誘導該現象的發生。

微通道中的迪恩流
ATA-2161電壓放大器

在微流控實驗中我們需要解決眾多問題,其中如何實現大電壓的穩定輸出就是其中之一。ATA-2161高壓放大器,可輸出1600Vp-p(±800Vp),可實現交直流信號放大,帶寬DC~150kHz,40mAp,在微流控、MEMS等一眾前沿學科研究中有著長足的應用。

以上就是本次關于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技術特點的全部內容介紹,希望能幫助大家對功率放大器有更深入的了解,想要了解更多寬帶放大器的相關應用案例的工程師歡迎繼續關注我們。
西安安泰電子是專業從事功率放大器、高壓放大器、功率信號源、前置微小信號放大器、高精度電壓源、高精度電流源等電子測量儀器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為用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測試方案。Aigtek已經成為在業界擁有廣泛產品線,且具有相當規模的儀器設備供應商,樣機都支持免費試用。如想了解更多功率放大器等產品,請持續關注安泰電子官網www.xiangmeiwang.com或撥打029-88865020。
原文鏈接:http://www.xiangmeiwang.com/news/1731.html